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21—2022年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立项结果202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委托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编辑委员会启动了护理学科研究课题招标工作,截至规定时间共收到全国有效申报书473份,经专家函评和终评,批准197项申请研究课题,其中重点课题20项、一般课题42项、发展课题70项、引导课题65项。现将评审结果(见附件1)予以公布。 请课题负责人按要求填写《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护理学科研究课题任务书》(见附件2),务必写清楚课题联系人具体资料及承担单位帐号,并于2022年1月20日前,将任务书电子版(word版)发送至邮箱jjxmsq@cjmn.net(注明“姓名+任务书”)。 同时,将任务书纸质版经课题承担单位审核盖章后一式三份邮寄至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编辑委员会(邮寄地址见文末)。申报科研课题涉及人和实验动物伦理的,需同任务书一同上报《伦理审查申请表》、《动物实验伦理审查申请表》与《实验动物合格证明》。请课题负责人严格遵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管理办法(2019年试行版)》(见附件3)的要求和课题任务书中的承诺,按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立项结果(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联系电话:010-83191606 收件人: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编辑委员会收件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宣武门外大街香炉营东巷2号院1-7-302室 邮编:100052 附件:1.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21—2022年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立项结果 2.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护理学科研究课题任务书 3.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管理办法(2019年试行版)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编辑委员会2022年1月10日
重要通知|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征集优秀案例征 集 案 例 为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改革,实现“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改善科研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临床医生评价体系回归本位,中国科协会同中华医学会开发建设了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并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具体承办。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目前已完成编制病例入库标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数字出版流程、开发知识服务系统以及丰富内容资源等案例库设计与开发工作。 案例库建设运行近2年来,获得了中国科协及有关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许。 为进一步提升案例库的影响力,增加案例库的文章数量,尽快发挥案例库的临床诊疗参考作用,助力国家职称改革政策的落实,为分类评价卫生专业人才提供参考,中国科协和中华医学会开展案例库优秀案例征集遴选活动,活动具体组织方案如下: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学术指导单位:中华医学会 活动承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征集内容 临床科室:关于罕少见病、疑难病或有临床借鉴意义的常见病的病例报告。 医技科室(病理科、影像科、检验科、麻醉科、输血科、药剂科等):相关的案例分析和新技术的应用经验。 征稿要求 作者应对文章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且文章未在正式出版物中出版(被案例库收录后仍可给其他期刊投稿,不影响病例在期刊正式发表)。病例需诊断明确,辅助检查完备,治疗规范及时,随访结果可循。 以文档格式提交,文字控制在3000字以内,需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摘要包括5个要素,即病史摘要、症状体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临床转归)。 写作的具体要求包含: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前言、临床资料、讨论、参考文献。具体撰写要求可在案例库网站下载写作模板(cmcr.yiigle.com)。请严格按照模板格式撰写。 文中可配有相应的图和表。照片图要求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遮盖其能被辨认出其系何人的部分。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文中可提供相关视频(非必须),要求视频声音、图像清晰,时长控制在3分钟内,作为附件形式提交。 关于撰写要求本通知未尽事宜,请参照《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投稿须知》。 征集时间和投稿方式征集时间:即日起至10月31日。 投稿方式:提交到“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可直接点击登录)。 注意在“投稿类型”中选择“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临床案例征稿”,并在稿件基本信息页准确填写来源期刊全称,具体方式见下方投稿流程说明。 投稿流程说明 ☆ 1. 登录 ☆ 登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可直接点击登录)。 中华医学网、中华医学期刊网用户可以直接登录系统;注册用户登录系统后需按照提示完成实名认证并完善信息后方可投稿。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官方网站)☆ 2.成为作者 ☆ (1)在“申请成为杂志作者”中,找到搜索框,输入并查询“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CMCR)”。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官方网站)(2)在“申请成为杂志作者”中,点击“+”确认添加。 (3)在“我选择的杂志列表”中选择“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CMCR)”,以“作者”身份进入。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官方网站)☆ 3. 投稿 ☆ (1)选择“导航式投稿”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官方网站)(2)投稿类型,务必选择“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临床案例征稿”。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官方网站)(3)按照系统提示,逐一完成每个步骤,提交文件并完善投稿数据。 (4)病案号,为住院号或门诊号,请务必准确填写。 (5)注意:在稿件基本信息页面,请务必准确填写“来源期刊”的全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官方网站) (6)确认所有信息,确认无误即可点击“确认投稿”。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官方网站) (7)投稿完成,可在“工作桌面”的“已投稿件”中进行查询。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官方网站)宣传推广与表彰 通过审稿的文章将在案例库平台以开放获取方式(CC-BY-NC-ND协议)公开展示,在案例库发布后,允许作者在其他媒体上再次发表,作者将获得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颁发的收录证书。 中国科协将从所有发布的文章中评选出200个优秀病例报告予以推广表彰。 时间安排 案例征集:即日起至10月31日 结果公布:2021年11月 联系方式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编辑部 联系人: 田启航 李静 联系电话: 010-51322290;010-51322291 官方网站: cmcr.yiigle.com
喜讯|《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6 篇论文入选 2021年中华护理百篇优秀论文由中华护理学会主办、中华护理杂志社承办,全国25种护理科技期刊参与的“2021年中华护理学会优秀科技论文遴选活动”圆满结束。经过期刊在线申报、专家在线初评、网络公示与投票、专家终评等环节,最终遴选出2021年中华护理学会优秀科技论文100篇。其中,《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推荐的6篇论文获此殊荣,在此祝贺各位获奖作者!以下为获奖论文相关信息,点击论文题目可阅读全文。#01论文题目:哮喘儿童家长的疾病需求研究作者:刘浩1 王世奇2 段红梅1单位:1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100102;2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100871发表刊期:2020年26卷(15期):1961-1966页#02论文题目: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养老院老年人身体活动模型验证作者:刘蕾1 钟丽丽2 郭宏3 刘华平1单位:1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100144;2大连大学护理学院 116622;3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 110034发表刊期:2020年26卷(17期):2265-2272页#03论文题目:护士临床应用导尿管固定装置依从性的障碍因素分析:一项基于理论域框架的质性研究作者:于书慧1 庞冬2 车新艳1 黄燕波1 张萌1 贯华1 李晶3 丁炎明3 刘霞3 Frances Lin4单位: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34;2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循证护理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34;4格里菲斯大学护理助产士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黄金海岸 4222发表刊期:2020年26卷(24期):3568-3273页#04论文题目:护理措施分类用于儿童呼吸内科护理记录的适用性研究作者:王瑶1 孙霁雯2 钱露露3 石锦贤1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 200127;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护理部 200127;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 200127发表刊期:2020年26卷(26期):3588-3594页#05论文题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Ⅰ期心脏康复运动锻炼最佳证据的应用作者:程华伟 韩舒 李青霞 周慧婷 孙晓 邹莹莹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青岛 266000发表刊期:2020年26卷(29期):4022-4027页#06论文题目:743家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现状调查作者:聂圣肖1 王蕾1 孙红2 单位:1北京医院护理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2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发表刊期:2020年26卷(36期):5017-5022页《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作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一直秉持着“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并重”的办刊宗旨,始终坚守“学术第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理念,铭记护理精神,以人为本,以促进护理科研的发展、推进临床规范化的建设、助力打造护理一流学科为己任,努力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次《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的论文能够入选,离不开给予指导与关怀的各级领导、强大优秀的杂志编委/审稿专家、积极努力默默耕耘的编辑、爱护并支持我们的广大作者和读者,感谢广大护理工作者的信任。也衷心希望有更多护理人投身科研,将优秀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预防、宣教、临床护理,推动我国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关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21—2022年护理学科研究课题项目申报啦!编委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21—2022年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申请指南》已公布,课题立项申请正式启动啦!请有意向的老师参考《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21—2022年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申请指南》,填写并提交《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立项申请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编委会将对审批通过的部分课题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课题申报截止日期为2021年8月31日中午12:00。 申报材料,请点击下方附件进行下载:1.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管理办法(2019年试行版) 2.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21-2022年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3.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立项申请书 4.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21年护理学科研究课题信息表 建议选题方向 (一)国家政策导向 1.护士队伍建设 2.信息化和智慧医院建设 3.“互联网+护理服务” 4.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 5.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6.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 7.安宁疗护 8.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 (二)共识(指南) (三)临床专科护理 1.老年慢病及社区护理:如老年护理、慢病护理、社区居家护理等 2.肿瘤护理 3.儿科护理 4.手术室护理 5.心血管病护理 6.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7.五官科护理 8.急危重症护理 9.中医护理技术 10.亚专科方向:伤口造口、静脉治疗、加速康复外科、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等 (四)护理管理 1.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建设 2.绩效考核管理 3.护士健康管理 4.护理职业环境改善 (五)护理教育 1.专科护理人才培养 2.新护士培养模式 3.高级专科护士、开业护士培养和实践 4.一流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 5.在线教育 (六)其他 课题要求 1. 请申请团队根据建议的选题方向设计具体题目。 2. 课题立项批准与否将通过Email通知申请团队。 3. 具体要求请参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管理办法》(2019年试行版)。 申报事项 1. 请填写和提交《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护理学科研究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 (1)Word电子版(完整版和匿名版两种版本); (2)纸质版包括完整版与匿名版各2份,匿名版:删除申请书中涉及与申请人相关的姓名、单位、课题组成员等信息。 2. 请填写和提交《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21年护理学科研究课题信息表(Excel)》。 3. 课题申报截止日期 2021年8月31日中午12:00。 4.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319117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香炉营东巷2号院1-7-302室 Email:cjmn@cjmn.net,邮件主题请注明“202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课题”
一种中医操作保温毯的设计与应用专利项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20 2 0528086.6)保温毯在中医治疗过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比如当患者行艾灸、拔火罐等操作需暴露部分身体时,就要使用保温毯进行遮盖保温。目前的保温毯结构简单,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在治疗过程中腰部、腿部大面积暴露在外,容易使患者受凉,且无法维护患者隐私。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中医操作保温毯,使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结构与设计中医操作保温毯包括保温毯本体、操作口、遮挡软布、魔术母扣、魔术子扣、保温水袋、保温层、连接套、绑带。见图1、2、3。保温毯本体包括无纺布层和绒布层,无纺布层的底部与绒布层的顶部交织,可以增强保温毯本体的舒适性。保温水袋的表面黏合有保温层,保温层由棉纺制成,保温层可以缓慢释放热量,延长保温毯保温时间。保温毯本体顶部前侧的孔洞套接有连接套,连接套由金属圈制成,可以用于保温毯的固定和晾晒等。保温毯本体前侧和后侧两端均缝合有绑带,绑带由涤纶制成,可以用于保温毯的固定限位。遮挡软布的宽度是操作口的2倍,遮挡软布与保温毯本体材质相同,能够遮挡操作口,保护患者隐私。1.遮挡软布 2.第一魔术子扣 3.第一魔术母扣 4.保温毯本体 5.绑带 6.操作口 7.连接套图1 中医操作保温毯结构示意图1.保温毯本体 2.连接套 3.保温水袋 4.绑带 5.操作口 6.第二魔术母扣 图2 中医操作保温毯结构示意图1.第二魔术子扣 2.保温水袋 3.保温层图3 中医操作保温毯结构示意图2.使用方法将保温毯铺在患者身上,操作口对准需要操作的部位,将保温水袋通过顶部的第二魔术子扣固定在保温毯底部,即患者身体两侧,保温水袋对保温毯进行了限位,同时还能提供热量。将遮挡软布通过第一魔术母扣和第一魔术子扣固定在操作口附近,只需要露出需要操作的部位,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还能保护患者隐私。3.优点(1)能够实现保温毯的固定限位。(2)避免治疗过程中患者腰部、腿部大面积暴露在外,提高保温毯的保温效果。(3)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隐私。end2021.12.19
新生儿先天性肺隔离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先天性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又称支气管肺组织分离,是以血管异常为基础的胚胎发育缺陷所造成的肺的先天性畸形,指没有功能的胚胎及囊肿性肺组织,临床上较为少见[1]。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于2021年4月6日收治1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在完成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后,在全麻状态下行左肺下叶切除术+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于术后第37 d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儿,男,系第1胎第1产,孕38+5周,单胎,出生体重2 840 g。因胎儿期检查发现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合并肺隔离症,因此在出生后收入我科进行治疗。患儿母亲孕期多次B超影像结果显示胎儿异常:左侧胸腔混合型占位,右移心。孕中期行胎儿心脏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心脏异常:右移心,左心小,主动脉内径细,卵圆孔血流反向;胎儿胸部MRI影像结果显示胎儿左肺体积明显增大,信号不均且伴多囊状改变,左肺下叶段可见胸主动脉分支供血。医生考虑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合并隔离肺可能,纵膈受压右移,左膈面下移。患儿出生后立即收入新生儿科,入科后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头孢他啶预防感染治疗。患儿于入院第2 d在全麻状态下行左肺下叶切除术+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患儿有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形态为管型,直径约5 mm,主动脉弓降部稍窄,因此于术后行口服布洛芬关闭动脉导管2个疗程。入院第12 d因动脉导管管径仍有4.2 mm,PDA内有双向分流的情况,患儿撤机困难,行动脉导管结扎术+胸膜粘连烙断术。第2次手术后恢复良好,于术后第24 d顺利出院。护理 1.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孕妇可在产前通过超声检查或者胎儿MRI检查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肺隔离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患儿肺部反复出现炎症反应,伴随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本例患儿产前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肺隔离症,出生后即转入NICU治疗。转入不久即出现呼吸困难表现,行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提示患儿处于低氧状态,遂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以患儿镇静镇痛治疗,禁食、静脉输注营养液以保证患儿机体所需液体量。(2)呼吸道管理患儿出生后皮肤发绀,予以头罩供氧后,SpO2维持在85%~90%。患儿除皮肤发绀外伴明显吸气性三凹征,HR 52次/min。为防止患儿发生呼吸肌疲劳及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的情况,改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儿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5 h后仍有气促、轻微吸气性三凹征表现,结合患儿有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合并肺隔离症基础,予患儿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3)体温管理根据患儿每日体重、日龄调节暖箱温度及湿度,温度为30~32℃,湿度为55%~65%。提供合适的中性温度可使患儿维持正常体温所需的产热量达到最少,以减少散热和机体的消耗。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时需集中进行,防止患儿体温过低,同时注意避免过分加热而使患儿发生周围血管扩张。 2.术后护理(1)呼吸道管理患儿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返回NICU病房。呼吸机参数:SIMV模式,FiO2 0.4,R 40次/min,PIP 23 cmH2O,PEEP 6 cmH2O,IT 0.4 s,SpO2 92%。生命体征平稳。吸痰的时机:看:①定容时气道压力升高或定压时潮气量减少。②出现人机对抗、有咳嗽时进行吸痰。③SpO2下降2%~3%时进行吸痰。听:痰鸣音或粗湿啰音是气管或主支气管存在痰液的特征,肺部听诊到以上2种痰鸣音时进行吸痰。吸痰的方式[2]:深吸引:吸痰管插入至有抵抗时(即气管隆嵴处)再往外回提0.5~1 cm的深度。浅吸引: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本例患儿行气道浅吸引,目的是减少患儿气道的损伤、减轻对患儿的刺激、减少断开呼吸机引起的肺泡塌陷。本例患儿选择了密闭式吸痰,其优点为:减少患儿断开呼吸机的频率,避免患儿发生低氧血症;避免患儿肺容量的急剧下降,减少患儿肺萎陷百分比。除此之外,要保障患儿呼吸道湿化效果,及时倾倒冷凝水;加强口腔护理,每7 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标准。这些措施都可有效保障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入院第17 d患儿撤离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逐步停氧。(2)管道护理胸腔手术中最为重要的护理措施就是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期间要观察水封瓶是否正确连接,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引流处敷料清洁干燥。胸腔引流管的注意事项:①如果短时间内引流出鲜血>5 ml,患儿发生气促、心动过速、面色晦暗等表现,提示有活动出血。②如果引流瓶接头滑脱,应立即夹闭或反折近端引流管。③如果引流管自胸壁滑脱,应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周围皮肤。④外出检查时应夹闭引流管。⑤应注意翻身拍背时的管道护理。本例患儿胸腔积液渗出多为淡红色液体。为避免引流管堵塞,交接班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经常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每日正确统计引流液量;更换水封瓶时双人合作,先夹闭胸腔引流管再快速更换水封瓶,避免空气进入患儿胸腔;快速更换后,检查水封瓶连接正确无误后再打开胸腔引流管;密切观察水封瓶内有无水柱波动、气体溢出。(3)疼痛护理使用啼哭、维持SpO2>95%所需氧浓度、心率或血压较基础值上升、面部表情、常醒(Cries,Requires Oxygen,Increased Vital Signs,Expression,Sleeplessness,CRIES)量表[3]进行评估,当疼痛评分≥3分时进行干预。①药物干预[4]:芬太尼(阿片类):比吗啡见效更快,5~10 min即可达到最大浓度,药效持久,不受肝肾功能影响。副作用:芬太尼的镇静或降压作用较吗啡小,对胃肠动力或尿潴留的影响也较小,但是阿片类药物耐受和戒断反应更强。吗啡(阿片类):5 min可见效,10~30 min可达到最大效果。但新生儿的半衰期长于年长儿和成年人,容易受胎龄等影响,且副作用较为明显。副作用:呼吸抑制、低血压、喂养延迟或尿潴留。②非药物干预:刺激口腔味觉感受器:喂糖水、母乳。刺激皮肤触觉感受器:袋鼠式护理、按摩。刺激听觉感受器:播放舒缓音乐。无论是药物干预还是非药物干预都能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4)用药护理患儿第1次术后第4 d出现右上肢和左下肢2个部位导管前后位置SpO2相差10%以上的差异,心脏彩超影像结果显示: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PDA管径为5.4 mm,几乎为右向左分流,右心增大,予以一氧化氮持续吸入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SpO2变化及肤色变化,同时做好二氧化氮废气排放,避免引起二氧化氮中毒。一氧化氮吸入治疗8 d后,患儿上下肢血氧差异<3%,逐步减停。患儿口服布洛芬关闭PDA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心率的变化,每日随访PDA的大小。2个疗程后心脏彩超影像结果显示:PDA管径为4.5 mm,大血管水平左向右分流,行动脉导管结扎术以改善肺循环血流,减轻肺动脉高压,改善呼吸功能。病程期间为患儿提供营养支持,保证营养供给,促进伤口愈合及生长发育。(5)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反复打开暖箱操作孔,影响暖箱内温度的恒定,造成患儿体温波动过大。患儿行健侧卧位,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预防皮肤损伤,病情允许下可拍背;观察伤口敷料情况,渗液计量,勤换纱布;同时观察有无伤口红肿或化脓、皮下气肿等情况发生;观察有无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口腔护理,在未开奶前使用母乳涂口腔,开奶后坚持q4h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小结目前国内外关于肺隔离症的研究大多为小样本、单中心的临床研究,对其围手术期护理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特别是对新生儿期肺隔离症围手术期护理的介绍更少。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望本例患儿的成功救治可以为类似病例提供借鉴。参考文献:[1] 贾慧敏. 小儿肺隔离症的病因与解剖学研究进展[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17(5):325-327.[2]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证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呼吸专业委员会. 2020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吸引操作指南[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6):533-542.[3] 何星蓉,郑显兰,柯淞淋,等. 基于3个英文版新生儿疼痛量表评估新生儿术后疼痛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1,16(3),186-191.[4] 沈玲玲,陈银花,李晓南. 基于CiteSpace的新生儿疼痛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J].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20,8(1):53-59.2021.11.12
运用循证护理修订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规范案例介绍患者,男,70岁,主诉间断头晕5天、晕厥3次,经检查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级高血压,于孝感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住院。治疗方案:完善相关检查,予以降压、永久起搏器植入等。前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泵入异丙肾上腺素等,后期植入心脏起搏器。现处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术前准备期间。深夜12点,其心率在48次/min上下,心电监护仪不停地发出报警提示。患者较为紧张不能入睡,同病房的患者也出现入睡困难、情绪焦躁。护士小郑巡视病房时发现此情况,询问患者后了解到其暂无不适,鉴于其血压平稳,且正在泵入异丙肾上腺素控制心率,遂与值班医生沟通后,将其心电监护报警值下限设置为45次/min。同时,护士小郑也嘱咐患者,会多巡视该病房,如果有任何不适要随时联系医护人员。心电监护仪参数调整后,扰人的报警声停了下来,病房里几位患者的情绪逐渐平稳,病房也恢复了安静。合理设置心电监护参数的意义心电监护仪是临床广泛使用的医疗设备,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存在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一些特殊疾病的患者,若报警参数设置较低,心电监护仪易频繁报警。一方面打扰患者休息,另一方面易使医护人员产生报警疲劳,降低对报警的敏感性。若报警参数设置较高,当患者病情加重时,心电监护仪不能及时报警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心电监护仪便失去了它的监护意义,影响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设置心电监护仪参数的患者安全管理研究发现89%~99%的心电监测报警是虚假的或无临床意义的。目前国内缺乏权威、统一的临床警报管理指南,但《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中明确要求“加强对医疗设备警报的管理”来保证患者安全。为了减少心电监护仪错误报警次数的发生、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合理地设置心电监护参数,我们查阅相关医学文献、专家共识及指南,制订出符合心血管疾病专科特点的心电监护参数设置规范标准。我们希望通过此标准指导护理人员设置适合患者的心电监测报警参数,减少无临床意义报警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合理的报警参数范围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规范1.备用状态下,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默认监测值的正常范围,具体数值见表1。表1 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默认监测值心率60~100次/min呼吸12~24次/min血压收缩压90~140 mmHg舒张压60~90 mmHg血氧饱和度95%~100%2.监测警报值设置除特殊高危病情者,建议以患者平均监测数值上下调整20%~30%作为报警限值,具体设置见表2。表2 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监测值设置参考心率正常范围60~100次/min 实际心率≤60次/min60~69次/min70~120次/min≥120次/min 上限+20%+20%+20%+10% 下限-5%-10%-20%-20%呼吸 正常范围10~20次/min 呼吸过缓设置下限>8次/min 呼吸急促设置上限<30次/min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90~140 mmHg舒张压60~90 mmHg 实际收缩压≤100mmHg100~160mmHg≥160mmHg 上限+20%+20%+10% 下限-10%-20%-20% 实际舒张压≤70mmHg70~90mmHg≥90mmHg 上限+20%+20%+10% 下限-10%-20%-20%血氧饱和度正常范围95%~100% 低氧血症者下限-5%,最低85%3.参数设置遵循个体化差异,特殊病情患者[特别是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速、房颤等)]需与经治医生协商制定报警值范围。4.参数设置以“按实际情况设置报警界限,保证患者安全”为原则,按患者病情动态调整心电监测参数范围。在医护人员发现异常监测指标,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后,心电监护数值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应重新评估患者病情,设置报警参数。5.报警音量根据环境噪音水平调节,监护仪警报音量必须设定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医务人员在工作范围内能听到的水平。6. 做好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向患者介绍心电监护仪的用途及作用,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心理;嘱患者勿私自拔除导线、勿在心电监护仪附近使用电子产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使心电监护仪产生误报警。体会与思考合理地设置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能减少心电监护仪误报警次数,并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如何正确设置心电监护仪报警数值是对护理人员提出的高质量护理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思考,总结经验。在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规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通过学习最新的指南和操作规范,根据患者实际身体情况,正确设置心电监护仪监测数值。综上,在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要重视两个问题:一是参数设置个性化,护士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设置参数,确保能及时收到准确预警;二是护士要结合临床观察,正确解读监护数值,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有效处理。参考文献:[1] 岳丽青,李幸,刘鹏,等. 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2020版)简版[J]. 中国护理管理,2021,21(5):758-765.[2] 郑芝芬,陈娟红,刘华龙,等. 规范化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及效果评价[J]. 医院管理论坛,2020,37(5):17-19.[3] 杨雪柯,王颖. 临床监护仪器报警现状及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8,32(4):506-509.[4] 陈稚林. 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与管理[J]. 护理研究,2017,31(21):2674-2676.2021.11.12
一种分体式膀胱冲洗引流液容器的设计与应用膀胱冲洗是处理泌尿系统感染、出血及下尿路手术时常用的技术,目前临床一般使用3 000 ml或5 000 ml集尿袋引流收集并使用无盖容器进行接取、转运、倾倒引流液。其中含有的尿液、血性和脓性液体暴露在空气中散发出腥臭味;引流液倾倒不及时存在逆行感染的风险;行走时碰倒容器液体溢出污染环境,易导致院内感染;患者记录出量比较繁琐,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及接触患者尿液、血液的机会,职业暴露风险增加。笔者设计了一种降低导尿管相关性感染风险、精准记录出量、判断出血量、方便储存转运、不污染环境且降低职业暴露的分体式膀胱冲洗引流液容器,现报道如下。01 材料与制作本容器为密闭性、分体式结构,包括乳胶管、一级储液罐和二级储液罐3个部分。储液罐均为透明材料制成,方便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颜色。引流管由接头、硅胶管、单向阀和节流阀组成,单向阀防止引流液逆流;节流阀控制流量。一级储液罐由罐体、通气口、单向阀和计时器组成,罐上印有容量刻度指示标签,方便观察引流液量;顶部通气口使罐体内产生负压,内含过滤棉芯可过滤异味;单向阀位于罐底,内有橡胶垫和弹簧,可防液体渗漏,罐底设置空心孔结构和二级储液罐入口镶嵌平衡稳固。二级储液罐由罐体、顶芯和放液阀组成,顶芯位于罐顶,用于打开一 级储液罐底部的单向阀,见图1。02 使用方法当一级储液罐储存3 000 ml液体时平转180°,二级储液罐上的顶芯顶开一级储液罐上的单向阀,液体由一级储液罐流入二级储液罐。当二级储液罐引流液到达6 000 ml时,将两罐分离,转移二级储液罐,打开出口阀门倾倒引流液,倾倒液体后和一级储液罐复位。在临床使用中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添加出血量比色卡设计,科学判断患者的出血量。03(1)储液罐上简易计时器结合刻度计算出单位时间内引流液量,通过比色评估出血量,为患者病情观察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2)二级储液罐为大容量设计减少倾倒次数。(3)防逆流,防溢出,防渗漏,防止微生物直接污染尿管,降低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风险,减少院内感染;改善病房环境空气质量。(4)便于引流液流出、储存、转运和倾倒, 降低倾倒频率,减少工作量和职业暴露的风险。2021.11.01
二十四节气|大雪到了,这些健康问题,你一定要了解2021.12.12二十四节气地球围着太阳公转,转一圈,就是一年,这个圈叫黄道。古人通过观察一年中时令、气候和物候,把这一圈分成了24份,每转动15°,就是一个节气。一年12个月,每月有一节一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大雪,二十四节气的第21个节气。气温越来越低,气候比较多变,北方容易出现大雪和雾凇,南方则容易出现冻雨和雾霾。 建议从饮食、预防冬季猝死、保证睡眠、开窗通风4大方面入手,保护身体健康。01饮食冬季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保证摄取充足水分,维持正常新陈代谢,预防血液黏稠。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北方可吃温热之物,如牛肉、羊肉;南方以平补为主,如鸡、鸭、鱼等。宜食热粥:如八宝粥、红枣百合粥、小麦粥、芝麻粥、萝卜粥等。防燥润肺之物:豆浆、蜂蜜、山药、萝卜、雪梨等,可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适当食用。温热熟软之物:豆类、大枣、南瓜、韭菜、芹菜、桃,可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适当食用。02预防冬季猝死血压、气管、肠胃等都会因天气寒冷而有所变化,冷空气吸入肺内,血液温度随之降低,会进而引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若心血管疾病存在基础病变,极有可能导致猝死。因此,要注意:不要酗酒、熬夜、暴饮暴食、在冷风里吸烟,要适度运动、注意保暖、适度运动(下午3点到晚上8点适宜),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03保证睡眠随着气温降低,身体越来越冷,若是再熬夜,会更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状况。另外,冬季是猝死的高发季节,因此需要养生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04开窗通风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呼吸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加大,开窗通风可以破坏致病因子的生存环境,有效减少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因此,可以在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没有雾霾的时候开窗半小时左右,避免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等。另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家庭防控也非常重要,即使天气寒冷,也要保证室内每日的空气流动,引入室外新鲜空气。参考文献:[1] 郝志新. 藏在地图里的二十四节气.冬[M].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9:18.[2] 邱丙军.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212-213.[3] 余世存.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248.作者:夕月Moonlight感谢作者来稿!
二十四节气|立冬到了,这些健康问题,你一定要了解2021.11.07二十四节气地球围着太阳公转,转一圈,就是一年,这个圈叫黄道。古人通过观察一年中时令、气候和物候,把这一圈分成了24份,每转动15°,就是一个节气。一年12个月,每月有一节一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立冬,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1个节气。冷空气频频来袭,降水减少,有时形成大风、雨夹雪的寒潮天气,容易出现浓雾或雾霾。但是,天气不会太冷,南方甚至会出现“小阳春”天气。建议从饮食、保持居住环境湿度适宜和空气流通、运动3大方面入手,保护身体健康。#1饮食西北地区天气寒冷,可进补大温大热之物,如牛肉、羊肉。长江以南地区,可进补清补甘温之物,如鸡肉、鸭肉、鱼肉。高原山区,可吃甘润生津的果蔬、冰糖。为保护呼吸道黏膜、抵抗寒冷,可适当进食含碘、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菠菜、大白菜、玉米、胡萝卜、新鲜水果等。#2保持居住环境湿度适宜和空气流通立冬之后,开始使用暖气、开空调热风,室内温度升高,加上气候本身干燥、空气中湿度较低,人也因此容易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另外,人们会因为天气寒冷而忽略开窗通风,导致室内二氧化碳增多、病菌滋生,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可通过在屋里放盆水、养绿萝、使用加湿器等方式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60%;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运动运动强度不宜太激烈,健身操、太极拳、跳舞或打球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前充分热身,确保全身参与、心率加快。避免大口呼吸,防止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防感冒,防冻伤。运动时穿保暖但不臃肿的衣服,运动后在最短的时间更换衣物。作者:夕月Moonlight感谢作者来稿!